你的位置:
首页>
健康教育>
【健康科普】这30天易生病,做5件事少受罪!
时间:2025-08-25 14:57:49 浏览量: 18次
处暑后气温忽高忽低,老人们常说,“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昼夜温差大,很容易使病邪乘虚而入。

处暑到秋分,一年最凶险


这段时间,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渡,意味着全年最热的时段终止,是一年中最“凶险”的日子。


这是因为,经过一个炎热的夏季,人的脾胃功能有所减弱,身体消耗很大。同时,为了应付即将到来的秋冬季,身体内部要聚集力量,做好各项储备。


此外,正值一年之中气温由升温向降温的转折期,炎夏余热未消,天气处于高热状态,“秋老虎”仍旧虎视眈眈。


虽然早晚天气凉爽,但白天“秋老虎”发威,仍旧热浪袭人。此时空气干燥,人容易出现各种不适。


3类疾病易发生/复发


1

呼吸道疾病


此时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很多人对于寒温交替的气候转换不适应,容易诱发感冒、鼻炎、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小孩、老人及体弱有宿疾的人尤其容易发作。易感人群此时应当防寒保暖,以免受凉感冒,甚至引发其他疾病。


2

胃肠道疾病


肺和肠互为表里,肺受侵袭,肠也无法“独善其身”,易发生胃肠疾病,如秋季腹泻、大便干燥秘结、腹胀、消化不良等。


3

心脑血管疾病


秋季昼夜温差增大,人体血管在低温下收缩,血流减慢,易导致心脑供血不足或血压不稳,诱发头痛、头晕、中风、胸痛等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调整用药,防止因早晚温差大使血压升高。这类人群也需要注意休息,做好保暖工作,避免感冒而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养生牢记5件事


1

多吃酸


秋季“燥”字当先,首先要注重养阴防燥,可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中医认为,酸能敛阴,建议在饮食中搭配一些酸性制品,比如山楂、乌梅、石榴、葡萄、猕猴桃等。同时,减少葱姜蒜、辣椒、花椒、韭菜等辛散食物,避免耗散肺气。


2

按摩穴位


化痰祛湿推荐按揉丰隆穴(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处),该穴是化痰祛湿大穴,每天2次、每次3分钟,坚持下去,可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痰湿,减轻暑湿困乏的症状。



润燥祛火推荐按揉合谷穴(双手虎口位置),此穴最善清热解表、清咽利喉、通经活络,配以太冲穴(脚拇趾和脚食趾之间的凹陷处),有清肝火、消肿痛的功效,兼顾内庭穴(第二、三脚趾之间),对于肺热引起的咽喉肿痛、胃热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症状都有不错的缓解治疗作用。


调护脾胃推荐按揉足三里穴(小腿外膝眼向下量四横指),此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按摩力度可由轻到重,反复多次按摩,待出现酸、胀、麻的感觉即可。


柔肝养血推荐按揉章门穴(侧腹部,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章门穴为脏会穴,统治五脏疾病,兼具疏肝健脾、活血化瘀之功。平时,可用双手中指点按章门做环状运动,每天2次,每次3分钟。

3

规律作息


日常起居应当注意收敛阳气,养护阴气。《黄帝内经》中讲:“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季宜早入睡,使阳气收敛、阴气渐生;早晨鸡鸣即起,使阳气舒张。调整合理的起居时间,使人体气机与自然一致。


4

注意补水


预防秋燥,首先要保证日常充足的饮水,也可以通过日常饮食,如粥、豆浆、牛奶来协助补水,同时多吃些萝卜、莲藕、葡萄、番茄、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


5

适度运动


此时运动要契合早晚凉午间热的气温变化规律。建议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和缓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而耗损阳气。

来源:养生中国

版权所有: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鲁ICP备2021023898号-1
联系电话:0531-76233235
门诊部:0531-76229749
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地址:莱芜区汶源东大街8号
乘车路线:乘k1路、7路、k19路、21路、101路公交车在莱芜宾馆下车或K16路车在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下车即到, 除本院内停车场外,院外周边可提供停车的位置有:大润发、保险大厦、莱芜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