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锐意进取,一直走在精益求精的路上;他坚守医者仁心,不断书写青春担当。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耳鼻喉科主治医师张磊,倾听他的奋斗故事:
人物简介
张磊,男,1983年2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五官科学。2012年2月进入我院耳鼻喉科工作,主治医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分会青年委员。
锐意进取 勇于创新
我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后,积极将研究生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中医特色疗法与临床工作相结合,开展扁桃体啄治法,有效解决了扁桃体炎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不想手术的问题。通过保留扁桃体而仅啄治放血的疗法,缓解了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及睡眠打鼾、憋气等症状,对腺样体肥大患儿亦有较好的疗效。
在门诊工作中发现慢性咽炎患者较多,通过调研,发现与本地群众饮食习惯相关。《素问▪阴阳类论》指出:咽喉干燥,病在土脾。由于北方群众饮食口味较重,损伤脾气,运化失调,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咽喉梗塞不利,发为喉痹。因此提出健脾滋阴法治疗慢性咽炎,采用健脾和胃的药物结合滋阴润喉的方药标本兼治,有效提高了慢性咽炎的治愈率。后又与科室主任共同研讨,将方案简化为代茶饮(养阴润喉茶),方便了患者的使用。目前我科在治疗慢性咽炎方面已形成辨证论治、饮食宣教、发音练习和情绪疏导四位一体的诊疗模式,为临床治疗提质增效。
近年来,耳石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上至八、九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孩子。诊疗方式主要是手法诊断与复位技术。但在病例复诊及回访工作中发现,耳石症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后期遗留残存眩晕现象较普遍。积极探索新技术,我们科室在手法复位基础上采用了中医药辨证论治及针刺疗法,形成了具有我院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耳源性眩晕的系统方法,疗效明显。
持续学习 精进不辍
“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此句,号召广大年轻干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在临床工作中,我也深知持续学习的重要性,根据医院及科室安排,积极到上级知名医院学习新技术。
2018年,赴无锡参加中国中医喉科流派学术交流大会。会上目睹了江苏黄氏、安徽郑氏等传统喉科流派的风采,感悟了中医薪火传承的精神,深入了解了散剂吹药法在耳鼻喉科用药中的精妙。后与科室团队共同研制了止衄散、青吹喉散等中药散剂,对小儿鼻出血、咳血、吐血,及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2023年,前往山东省耳鼻喉医院进修学习,先后于头颈外科、鼻颅底肿瘤科、耳显微外科等科室学习。进修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手术室当中度过的。通过学习,规范了外科基础操作,掌握了鼻内窥镜操作、显微镜操作等专科操作技术。熟悉了喉癌、下咽癌等重病号的诊疗流程、手术规范化操作及术中协调,了解了鼻内镜手术的新进展,更增加了对术中突发事件预案及处理的思考。进修归来后开展了气管切开术、扁桃体腺样体等离子切除术、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筛窦、上颌窦开放术、鼻前庭囊肿揭盖术、颌骨囊肿切除术、耳廓假性囊肿切除术、耳前瘘管切除术、颌面部肿瘤切除皮瓣转移修复术等,将进修所学的手术技巧及理念运用于台上操作中,提高了为民健康服务的能力。
2024年6月份,参加了省卫健委组织的中医药特色疗法基层推广师资骨干培训班。在班上,向各位名师名家学习,也向各地市的地方名医同学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对中医整体辨证思想的认识。课上学习的系统辨证脉针学说,让我进一步理解了脉诊的全息性、科学性,提高了临床诊脉技术。课上学习的颊针疗法,现已光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对偏头痛、头痛患者见效快,对耳鸣、眩晕、咽异感症患者和失眠、焦虑及其他心身层面疾病都有较好疗效。此外,还学习了岐黄针法,耳穴综合疗法等中医特色外治法,临床疗效显著。
志愿服务 健康同行
勇担健康使命,多次参加义诊和科普宣讲活动,打通服务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今年夏天参加的中医文化夜市义诊活动,到广场、乡镇为广大群众服务。现场的把脉和针灸、穴位贴敷等活动受到群众好评。活动虽值酷暑当伏,但群众对中医热情不减,早早等候,也另我们工作人员全心投入,忘记了炎热。在羊里街道连续三天进行义诊,让好多病号通过短短的三天针刺、贴敷治疗使耳鸣、咽炎等疾病有了明显的好转。
为持续深入推动健康知识普及,宣传科学的生活理念,我加入医院“大医精诚 健康卫士”宣讲团,并于近期走进济南市莱芜区花园学校,为二年级十班的小学生们带去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常见校园损伤处理科普宣讲,为儿童健康赋能。
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探寻中西医诊疗规律,掌握实用有效的技术,以术载道,以术悟道,用初心与担当护佑群众健康。